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1180章 蒲甘蛮(二)(2 / 2)

云南行省内附后,若要快速安抚三十六部蛮,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抢劫的目标,李朝或者蒲甘国都可以当作目标,但战争带来的收益并不大。

归根结底,还是受困于地形因素,好比引导云南三十六部蛮杀向李朝,翻山越岭艰难不说,中间还要通过寮人等土著部落的领土,还不如从广西南下来得方便。

“陛下召李俊入京,只怕是要商讨小西洋攻略事宜,到时候陆上自北南攻,水师自海上而来,两相夹击,必能成事也!”

卢俊义很乐观,他所说的“小西洋”就是后世的孟加拉湾,以着南海海贸的超额利润,蒲甘国卡在中间不肯租借港口,朝廷肯定是要出兵威胁的。

李若水没法像卢俊义这么乐观,他这个云南行省布政使兼云南宣抚使实在不好做,广西经特磨道入云南昆明府的道路,朝廷雇佣沿途部落土著民参与修缮,引发了许多矛盾。

不少蛮部都希望获得沿道路设卡收商税的权力,一如湖南、黔中等行省的羁縻州部落土司们,而朝廷自然是不肯的。

李若水觉得自已现在才真正看懂了《三国志.霍弋传》中的那句话: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,数为寇害,乃以弋领永昌太守,率偏军讨之,遂斩其豪帅,破坏邑落,郡界宁静。

蜀汉永昌太守霍弋只不过讨伐不臣,然后就大张旗鼓拆了蛮夷的村寨,不但拆了,陈寿还认真记录了下来留存史册,仿佛拆除村寨是很大的功劳似的。

现在看来,霍弋这件事还真的是大功劳啊!

入云南之后,李若水做的最多的事情,就是梳理道路、拆除私自设路卡的村寨、安抚诸蛮部,耗费了大量的精力。

他觉得后世若写一部《汉史》,假设自已也有传记,大约也会被史官们认真记录自已干的这些事情。

朝廷制度微功必录,所以山士奇的战报要送往京师,李若水也附了一封奏章,希望朝廷再拨付一笔钱粮,用于继续修缮官道以及安抚沿途土著百姓们。

他觉得至少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,那就是段正严任大理国王时,三十六部蛮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叛乱,大约也是打得疲倦了,所以大理国内附为行省后,通过两次会盟,这些部落土著起码愿意跟官府和朝廷坐下来认真谈一谈。

有了初步建立起来的、彼此有信任的沟通,至少三十六部蛮短时间内是不会发起再一次的叛乱了,这就需要他付出更多的精力,做更多的工作。

李若水开始羡慕起了吴用、李纲和秦桧,这三位分别坐镇梳理漠南、宁夏和朝鲜,向这几位取取经,学习一下,不算丢脸吧?

为了防止蒲甘国再次兴兵,卢俊义抽调了五千汉兵,向永昌府方向南下,与山士奇部靠拢。

总得来说,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是蒲甘国,都不愿意就此引发双方之间的大战,朝廷是认为还没有准备好,至于蒲甘国,阿朗悉都被一战打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