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参与今天旁观的人,都对今天的工作讳莫如深。
一问三不知,不过越是这样大家就越是感兴趣。
直到方言来了,大家就都来问他了。
方言就不一样,他直接告诉众人:
“今天中午的是涉密单位的看诊,不能告诉你们的。”
“要是泄密了,大家全部人员受调查。”
这明说过后,大家一下就老实了。
方言这才问起了副班长李正吉明天的配置。
明天看完诊,就要到周末了。
因为是晚上才去和大冢敬节吃饭,所以当天还是可以在方言家里搞股东聚会的。
目前有不少公司里的变动,方言还是要给他们说说的。
组织安排的事儿,方言现在都喜欢交给李正吉。
主要是他办事儿靠谱,基本上方言点一下,他就能明白意思。
和聪明人交流就是简单。
明天轮到跟着方言的人,是道医袁青山,朱丽娜,赵中振,庞宏,后面三位都是当初校园日见过的,(见600章)属于用好成绩考进学校的高手,当然他们后世也都是名动一方的高手。
朱丽娜在前世是首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。
赵中正是后来香江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、荣休教授,也是大型文献纪录片《本草无疆》的学术策划。
庞宏这位现在名不见经传的同学,是后世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程老的接班人。
都是高手啊,这些人,方言都打算在他们成长起来后吸纳的。
不过现在他们……还有点弱,方言暂时只能给他们一些好处和机会。
机会就是让他们跟着自己见习,至于好处,这个就要考虑考虑了。
本来方言还在想这事儿,结果等到下午的课过后。
刚放学的时候,他就被学校的王恩厚主席找到了。
主要给他说了两个事情。
第一个是熊婧要以方言名义给学校捐楼的事儿。
现在学校这边已经同意下来了。
正在走流程划地。
第二个就是卫生部那边下午通知,霍家的“方言中医发展基金”现在第一笔款项已经落实下来了,现在打算优先在京城两所中医学校及中医系、中药系开展试点。
每校每系各选拔50名优秀学生作为首批资助对象,总计200人。
参考诺贝尔奖模式,由中医药院校教授、中医院专家、研究院学者组成独立评审委员会,确保专业性与公正性。
综合评估的方式结合学业成绩、临床实践能力、科研潜力等指标,重点支持“有明确中医发展志向”的学生。
钱用途灵活,资金可用于奖学金、科研项目资助、中医文化推广活动等,具体分配根据学生需求及项目可行性。
设立卫生部监管委员会,要求资金流向透明公开,定期审计并公示。
纳入中医界权威监管,确保资金分配不受某些人干预。
以后会逐步从首都辐射至全国中医院校,并增设“青年中医师培养计划”“民间中医传承项目”等专项。
后期计划产学研结合,资助方向不仅限于教育,未来可拓展至中药新药研发如参考秘方研究所模式、国际中医推广等。
也就是不光是中医,中药,甚至有能力推广中医的人,比如那些演员们都可以获得这个资助奖励金。
至于基金投资则是由霍家来管,准确是是霍家大房,也就是霍代表来管。
用另外一个视角看,相当于是他出钱帮方言刷名望。
同时把霍家和方言捆绑在一起,方言要想持续通过这个基金在中医界提高影响力,就要和霍家大房的霍代表绑定在一起。
当然方言对霍代表这一手也没啥好反感的,霍代表通过基金名义与方言深度绑定,提升其政治资本与商业影响力。
基金管理模式是独立评审加官方监管,扩展计划是产学研、国际推广与方言的中医复兴战略高度一致。
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,霍代表获得内地政策支持,方言获得资金与资源推动中医发展。
正好,方言也可以让这些没拿到股份的人,获得他另外一手的支持。
甚至是另外一个学校的人,也能如此,总的来说这才是双赢。
而且方言也知道,只要不出意外,霍代表最终还是要掌握香江老霍家的。
现在两人绑定的越紧,后面获得的帮助也就越大。
而接下来,王恩厚书记说完后,果然就让方言提供一下名单,说他是也是学生,提供的名单更有说服力。
老王同志这举动也就说明了,上头心里还是清楚,这基金到底是个什么性质。
方言当即写起了班上的名单来。
PS:很恐怖,月票截止发稿时间又多了400张,所以再欠大家8000字。
更完这章,目前总共欠大家51000字。
今天冇了,明天请早。
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