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丸真藤知道自己就算是去泾阳县庄子上也没用,他这个倭国遣唐使的身份,早就被人熟知了,更别说,好像泾阳王府的人还特意留意着他们,不管是在长安,还是在泾阳县庄子上,他们都会被人认出来。
一旦被人认出来,人家就有了防范之心,做什么都被别人小心防范着,那还能做得成什么。
所以,趁着阿倍仲麻吕的面孔还新鲜,高丸真藤就让阿倍仲麻吕来泾阳县庄子上了。
来前还叮嘱他,到了庄子上之后,能少说话就少说话,尽量别开口,如果有什么需要说的,就让身边的两个仆从代为沟通,阿倍仲麻吕只要站在一边使脸色就是了。
阿倍仲麻吕谨记高丸真藤的话,一路都很沉默,到了泾阳县庄子上之后,更是不说话了,有什么事情,就眼神示意身边跟着的两个仆从去做。
顺利的来到庄子上后,阿倍仲麻吕去了村子里。
因为听说,泾阳王的宅邸,离着这庄子上的村子很近。
但是看上去,村子里,并不像是交易区那样热闹啊。
甚至,比较安静。
不过也是,住的地方嘛,不能像市集那样热闹,交易区,来往的都是各处的商队,鱼龙混杂的,将他们规划在一个地方,完成交易这种事情,也方便管理了。
阿倍仲麻吕心里想着,上次高丸君他们或许就不应该来交易区。
那种地方,那么多陌生人,到了庄子上,人家当然是会有防范心的,会提高警惕看管着交易区的人,省的他们聚众闹事。
远处迎面走来一支队伍。
街道两边还有不少人驻足等待。
阿倍仲麻吕对着仆从使了个眼神,一行三人朝着街道走去,也驻足站在了街道边上。
站定身子,看到了迎面走来的队伍。
阿倍仲麻吕明白了。
这是在办喜事呢。
对着仆从使了个眼色。
仆从看到阿倍仲麻吕的眼神,心里闹不明白了。
这啥意思?
人家村里正有老人出殡呢,他挤眉弄眼的干啥。
这倭国人,真是麻烦。
出了长安城,连嘴都不会用了,就跟个哑巴似的,在马车上,不管外面有什么动静,就是不说话,要不是看他还会使眼色,挤眉弄眼的,还以为怎么地了呢。
这人,搁家里,出了啥事儿,也都不说话吗?
就装聋作哑的?倭国人还真是有点意思。
阿倍仲麻吕身边的两个仆从,是大唐人,是高丸真藤在长安城里雇佣的。
要不是给的钱多,这活儿,没人乐意做。
自从打赢了草原,大唐长安,万国来朝,皇帝陛下成了天可汗之后,长安城里哪怕是寻常百姓,见到异族人,腰杆也是挺的直直的。
帮异族人办事?
倒也不是不行。
得加钱。
仆从跟旁边街上的人打听了一下。
“老爷子八十四走的,高寿了,喜事,喜事啊。”
“也真是有福气啊,虽然年岁大,但是活着的时候,一点毛病都没有,身子骨可硬朗了,去年还跟家里人一块下地干活呢。”
“就是今年春耕的时候,忙活地里的事儿,不小心摔了一跤,这才不行的。”
得到这样的回应,仆从心里也有数了。
可不是喜事嘛。
都活八十四了。
放在哪儿都是老寿星了。
这个年岁去世了,家里人都是要敲锣打鼓的,等下葬之后,家里更是要大摆宴席。
不至于哭,那都得高兴。